Welcome to visit爬山涉水网
爬山涉水网

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幸福不动产”

time:2025-08-17 04:16:51 Classification:百科 Source:

  如何平衡发展与生态的让绿关系,是水青山成每个城市都会遇到的问题。

  8月15日是为群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众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日子,“两山”理念自诞生起便深刻回答了这一问题,动产也为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让绿

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幸福不动产”

  生态兴则文明兴。水青山成广东坚定做“两山”理念的为群践行者,持续坚持生态优先、众幸绿色发展,动产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牵引,让绿加快城乡全域美丽建设,水青山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为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众幸以生态文明之光照亮绿色发展之路,动产努力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上取得新突破。

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幸福不动产”

  美丽广东建设全域推进

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幸福不动产”

  日前,生态环境部公布全国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今年1—6月,惠州、深圳、珠海等珠三角6市空气质量跻身全国重点城市前20位,在PM2.5浓度单项上,珠三角9市排名均进入全国浓度低的前20位。

  然而在多年前,广东曾因经济高速发展而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得益于早发现、早研究、早部署,一场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南粤大地打响。

  在大气治理“战场”,广东加快推进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同时推进移动源治理攻坚,研究开展零排放货运通道试点等;在碧水保卫“战线”,广东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共治,超额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年度任务,重视重要江河湖库和源头水保护等;在净土守护“阵地”,广东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部署启动21个地市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溯源全覆盖,完成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成效评估等。

  去年,广东在经济总量连续36年领跑全国的同时,环境质量实现高位改善:149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3.2%,国考、省考断面首次全面达到IV类及以上水质,达到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近岸海域水质达标攻坚取得成效,保持全年优良面积比例达90.6%,连续2年优于“十四五”攻坚目标;大气环境质量领跑先行,AQI达标率达95.8%,达到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如今,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美丽广东建设全域推进。记者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获悉,目前正按“绿美引领、湾区先行、多样示范、山河粤秀”思路,逐步推动形成从污染防治攻坚向美丽广东建设转变的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美丽广东建设的四梁八柱不断完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美丽广东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广东实践擘画蓝图。

  全域推进,各美其美。广东着力打造美丽全运。将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推动融入十五运会筹备、举办、赛后利用全过程,谋划打造一批可感可知的美丽建设标志性成果。其中广州推动建设绿色示范场馆,加强绿色电力使用;深圳以美丽全运引领绿色低碳建设,构建大型活动碳中和体系。

  一批美丽海湾正在建成。广东“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深圳大鹏湾和大亚湾、汕头市青澳湾、湛江金山湾等入选国家美丽海湾,全省海湾、红树林和珊瑚礁等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保持稳定。

  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正在构建。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委社会工作部开展“美丽中国,志愿有我”行动,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扶持优秀环保公益项目,为美丽广东建设贡献更多志愿力量。

  现代化林业产业“含金量”提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催生一大批生态产品。

  在森林覆盖率高达96.56%的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游人在古榕树下驻足纳凉,或于林间步道怡然漫步,尽享这座天然氧吧带来的清凉。

  自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以来,广东的绿色家底不断增厚。两年来,广东聚焦“林”字精准施策,森林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目前全省有森林面积1.4397亿亩,森林覆盖率53.39%,成为全国最“绿”省份之一。

  丰茂的南粤林海,是孕育万千生命的宝贵家园。广东已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多种类型自然保护地,记录分布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共1052种、野生高等植物6658种。广东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同时,城乡人居环境也绿起来、美起来。两年来,全省县镇村绿化种植苗木超4300万株,已建设森林城镇210个、森林乡村267个、绿美古树乡村106个。

  广袤林海下,蕴藏着广东发展万亿产业的“绿色动能”。

  在位于肇庆广宁县的竹纤维科研加工基地,广东裕丰竹纤维有限公司研究团队将原生竹纤维从天然竹材中提取出来,进一步细化、柔化成纱线、面料。“这些竹纤维不仅能做成纱线,制作衣服、床垫,还可用于手机电路板、汽车内饰板。”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竹子已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致富密码之一。

  “小木材”正撬动“大产业”,广东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含金量”持续提升。两年来,广东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超3400万亩,打造竹、森林药材等八大林业产业集群,带动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9400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以富饶的生态资源为根底,广东还大力挖掘生态旅游价值。

  “林场设计了‘九彩沟自然教育径’等主题科普步径,配套开发系列课程,面向中小学生及公众开放预约。”云浮林场自然教育科科长张莉介绍。今年上半年,林场接待校园团队研学活动6场,超500名学生参与。

  当前,广东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正猛,年接待游客超2亿人次。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打造“粤林+”特色品牌,强化森林文旅融合发展,继续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进一步强化植树品牌打造,广泛动员更多群众常态化开展植树添绿活动。

  绿色水经济奏响生态富民曲

  蓝天白云下,在广东大大小小的沿江碧道,人们或骑行或徒步,吹江风赏美景;江边废弃码头变露营夜市,成为夏日消费高频场景;风景秀丽的水库边,水文旅项目、水饮料产业蓬勃发展。

  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水环境,正在迸发出澎湃的水经济动能。

  记者从广东省水利厅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建成碧道7665公里,今年建成碧道456.4公里,已完成年度任务的76%。行走在广东的城乡之间,绿美碧道如同毛细血管,串联起江河湖库的生态脉络。

  “身边的水越来越好了!”这是近年来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切身感受。生态蝶变之下,发展绿色水经济水到渠成。广东点“水”成金。2023年,全省开启水经济试点项目建设。截至2024年底,16宗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3亿元,13宗项目投入运营,新增就业岗位超1500个,累计吸引游客3500万人次,实现运营收入11.7亿元。从水库到产业园,从乡村到城市,一场生态与经济的“共舞”正在南粤大地精彩上演。

  在佛山三水白坭镇,水乡复兴与生态旅游充分结合,去年不仅吸引了超过138万名游客,更成功引进了上亿元的文旅产业投资;

  在河源万绿湖,一库清水滋养了“百亿产业”。8.3平方公里的水饮料产业园2024年实现3.8亿元运营收入,更带动40家水饮料及食品规上工业企业创造92.9亿元产值;

  在江门鹤山,围绕青年水库打造投资约22亿元的生态乐园,将“森林+湖库+田园”组合成水经济新业态;宅梧镇引入文旅公司打造“桃花驿”水文旅项目,1500万元社会投资由此落地。

  全省首个“县级水权交易基准价模型”、河道经营权改革、生态产品抵押融资……随着一系列制度创新相继落地,广东水经济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领域蹚出了一条新路。

  水经济发展离不开“政企合力”。今年,广东省水经济促进会成立,这是全国首个省级水经济社会组织,为政企交流、行业协作、信息共享搭建了有效平台。

  目前,广东在全省范围内谋划水经济项目储备超1000亿元。从单一水利基础设施到多元生态经济,广东生态产品的价值转换边界不断延伸,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水动力”。

  从环境污染治理的“攻坚者”到绿色发展的“引领者”,广东持续勾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画卷。这片改革热土将继续以绿美生态为基底,书写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的新篇章。

  南方日报记者 张子俊 李赫 曾良科 彭琳

copyright © 2023 powered by 爬山涉水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