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鲍健和陈德贤夫妇将最后一件行李塞进汽车后备厢,山到送教从深圳出发,百色驶向一千公里外的德保东西广西百色市德保县——未来三年,这里将成为他们的夫妻辅导“新家”。鲍健是跨山深圳市聚龙科学中学副校长,陈德贤是过海故事坪山高级中学数学老师。这对“70后”夫妻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成员,协作分别赴德保县职业技术学校和德保高中开展支教工作0后
据了解,从深坪山区和德保县是圳坪国家东西部协作发展战略框架下粤桂协作的结对地区。近年来,山到送教两地持续深化帮扶机制,百色在教育、医疗、产业等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特别是在教育帮扶方面,坪山区持续选派优秀教师赴德保支教,推动深圳优质教育资源向德保辐射,促进两地教育资源共享与教育质量协同提升。如今,鲍健和陈德贤夫妇也跨越山海而来,成为这一帮扶机制的生动实践者。
只要需要 立刻奔赴
“通知来得很急,因为原定人选有特别原因去不了。组织有需要,我上。”说起过来的契机,鲍健回忆道。虽然决定来得突然,但他几乎没有犹豫。妻子陈德贤在感到意外过后也马上选择一同前往:“一开始听说丈夫要去德保帮扶,确实觉得有些突然。但其实我们心里一直有支教的想法。”恰好陈德贤所在的学校也需要选派教师前往德保,她便主动报了名。“既能互相照应,也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作为一线教育者,我也很想亲身了解不同地区孩子们的教育状况。”
陈德贤
8月22日,经过一天的车程,夫妇俩抵达德保。车上载满了行李。“考虑到长期驻扎,带了很多东西。”来之前,鲍健做足了功课,特意拜访了前两任在德保县职业技术学校帮扶的校长,深入了解学校情况。而实际的德保比他们想象的更加温暖。“当地的人很真诚,一切都安排得很好。学校对我们的行程、住宿等都做了周全安排,县里领导还专程来拜访,坪山区在德保挂职的领导也表示了关怀。”
引进师资 送教辅导
说起对德保县学生的第一印象,夫妻俩脱口而出的都是“淳朴”。从深圳来到德保任教,鲍健坦言两地学生在基础上确有差异,但他格外欣赏这里孩子的质朴和礼貌。陈德贤也被孩子们的真诚深深打动:“虽然大家基础相对薄弱,但学习态度很认真,总是用明亮的眼神积极跟我进行课堂互动。”在她班上,有个害羞的小男孩,起初提问胆怯又小心翼翼,如今已能大方地走近请教。“老师就是来给你们答疑解惑的,在生活学习上遇到任何问题都能来问我。”这句鼓励让男孩渐渐打开了心扉,也让陈德贤更坚定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鲍健与学生们
如何将深圳的教育资源与德保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两人都付出了细致努力。作为校长,鲍健有清晰规划。“不管是普高还是职高的学生,我都认为升学是首要目标。”他指出,学校已开设了一些有竞争力的专业,如珠宝设计与加工,“该专业是深圳近年在德保设立的,每年都安排老师过来指导,目前已经发展得不错。”
接下来,鲍健计划让深圳学校的老师来送教、开展线上辅导,帮助德保师生成长。“以我一人微薄之力帮助每个学生很困难,但我希望能够帮助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提升,进而影响到老师,最终让当地学生得到发展。”
互相陪伴 重安新家
生活中,夫妻俩相互支持;工作中,他们更是彼此的战友。“就像在这里新安了一个家”,鲍健这样形容夫妻同在德保的感受,“没有后顾之忧,能够更加安心、更加专注投入到工作当中。”陈德贤也有同感:“两人一起过来可以更快安顿下来,感觉很好。”
夫妻俩的孩子已经工作,对他们的决定非常支持。“第一次跟小孩说起我要来帮扶,她很担心我一个人在这边。”鲍健说,“后来我说妈妈也跟我一起去,她就放心了很多。”孩子经常关心他们是否适应,“但当地安排得很好,她也放宽心,说有时间到德保探望我们。”
面对三年的帮扶周期,两人都有自己的期望。陈德贤坦言希望推动两地教育的互补,“我想将广西这边孩子的勤奋质朴努力的精神带回去,也把广东孩子的开放多元活泼影响到德保这边,让大家都实现更好发展。”
“既然来了,我会全心全力做好。”鲍健说,在开学第一次晨会上,他告诉学生们:“我们来这里帮扶寄托了很多希望,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三年中逐步成长。”
教育帮扶,是心与心的相守,更是梦与梦的相连。鲍健与陈德贤在这片青山环抱的土地上,不仅传递着知识与希望,更用陪伴和坚守,书写着粤桂协作的动人篇章。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赵少君
往期报道